高二下册语文期中复习窦娥冤知识点梳理

分类:高中语文基础知识

1.作者简介

关汉卿,号已斋叟,大都(今北京市)人,伟大的戏剧家,元杂剧的奠基人,约生于13世纪初,卒于十三世纪末。在元朝贵族暴力统治下,他不乐仕进,有坚强不屈的反抗性格。他在《南吕一枝花》(散套)中说: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我也会围棋,会蹴鞠,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燕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关汉卿长期接触社会底层,对人民的疾苦,有深切的了解和同情,故其杂剧多能揭露政治思想,反映人民苦难。他所作杂剧多达60余种,为诸家之冠。现存其杂剧14种中,以《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为最著名。他的剧作曲词质朴,精炼,情节生动而富于戏剧性,人物形象鲜明。

2.关于《窦娥冤》

《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元杂剧中悲剧的典范。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共四折。课文节选的是第三折。写窦娥被押赴刑场惨遭杀害,是全剧之高潮。

全剧主要情节是:窦娥因其父窦天章无力偿还高利贷而被典押给蔡婆做童养媳,不幸婚后不久做了寡妇。恶棍张驴儿为霸占窦娥,企图用药毒死蔡婆,不料弄巧成拙,误毒了自己的父亲。州官接受了张驴儿的贿赂,竟诬窦娥以杀人之罪,判处斩决。窦娥临刑发三桩誓愿,后皆应验。三年后窦天章任高官,复审此案,得以昭雪。

3.元曲四大家

元杂剧繁荣的过程中,出现了众多的作家和作品,而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为历史公认的四位剧作家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他们是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的代表作是《梧桐雨》,写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马致远的代表作是《汉宫秋》,写昭君出塞的故事,郑光祖是元杂剧后期的重要作家,他的代表作是《倩女离魂》。

4.元杂剧知识

元代杂剧是在前代戏曲艺术宋杂剧和金院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戏剧样式。

在结构上,一本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或一场,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较大的自然段落,四折一般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折之外可以加一二个楔子。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绍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也有的放在两折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但也有少数杂剧突破了一本四折的形式,如《西厢记》是五本二十一折的连本戏。

在音乐上,杂剧的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宫调,即调式,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D调等。曲牌,是曲调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剧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标明宫调。如《窦娥冤》第三折第一支曲子标示的[正宫][端正好],表示这一折自[端正好]以下各曲均属[正宫]。

杂剧角色分为末、旦、净三大类。每类又可分为外末、副末、冲末、大末、小末;正旦、外旦、贴旦、老旦、花旦;副净、二净等。其中正末为男主角,正旦为女主角。此外,还有以剧中人职务身份为名的杂角,如驾(皇帝)、孤(官员)、卜儿(老年妇女)、孛老(老年男子)、洁郎(和尚)等。

杂剧的舞台演出由唱白科三部分组成。一剧四折通常由主角一人唱到底,其他角色有白无唱,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剧本中的唱词,即曲词,是按照曲牌规定的字数、句法、平仄、韵脚填写的,也可以在曲牌的规定之外,适当加入衬字或增句。每折的曲子必须一韵到底,不能换韵。白,即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因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有散白、韵白,又分对白、独白、旁白等。剧本还规定了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叫作科范,简称科,如再跪科鼓三通、锣三下科。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名句

语文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