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古文翻译的五种方法

分类:高中语文基础知识

一、

凡是人名、地名、朝代、年号、官名、书名等专有名词,都可照原文抄录。此外,古今词义一致,人们熟知的词,如“山”、“火”、“车”、“问”、“逃”等,也无需翻译。

如:

子曰:孔子说。

庆历四年春:庆历四年的春天

注意:古代“山”有时专指泰山,河指黄河,江指长江。

 二、释

 这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手段;运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语来解释古文中的单音节词语。对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的活用,用法多样的一些虚词等要特别注意,一定要联系上下文,选准它的确切解释。

如:

委而去之:委,放弃;去,逃跑。

一厝朔东:厝,通“措”。

三、理

调整、理顺译文的词序。大多数文言词句的词语排列次序和现代汉语是一致,但也有一些文言句式,不符合现代语习惯,应作调整。

“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原次序译作“苛酷的统治凶狠比老虎”,应把“比老虎”调整到“凶狠”之前才符合现代文习惯。

何陋之有:倒装句,应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

四、添

在原文有省略的地方,增添必要的内容,使译文通顺、明确。

如“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其中“抚尺”和“一下”之间缺一个动词“响”,翻译应加上。

“尝贻余核舟一,……”:译文时,句前应加主语“王叔远”,“一”字之后应加量词“枚”。

五、删

有些词语仅有语法作用而无法译出的,可删去不译。

夫大国,难测也:“夫”,

“何陋之有”:“之”,

学而时习之:“而”

巩固练习:

一、把下列一段文言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昔郑之间有躁人焉。射不中则碎其鹄,弈不胜则啮其子。人日:“是非鹄与子之罪也。盍亦反而思乎?”①弗喻。卒病躁而死。②(《郑有躁人》)

二、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第八十章》

(1)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①这不是靶子和棋子的过错啊!你为什么不反过来从自己身上想一想呢?(5分。“是、鸽、子、盍、反”每错一处扣1分,没有翻译出反问语气扣1分。)②他总不明白,终于因为急躁而得病死了。(3分。“弗、喻、卒、病”每错一处扣1分)

(1)使老百姓爱惜生命而不远离家乡(2分)

(2)即使有船和车子,也没有地方要乘坐它,即使有铠甲和兵器,也没有要陈放它的地方。(3分)

(3)邻国之间相互可以望见,鸡犬之声相互可以听见,而邻国之间的老百姓到老到死也不相互来往。(3分)

【文段参考译文】

国家小而且人民少。使百姓有效率十倍百倍的器械都不使用,使老百姓爱惜生命而不远离家乡。即使有船和车子,也没有地方要乘坐它,即使有铠甲和兵器,也没有什么地方要陈放它。让人们再用结绳记事的方法。人们以他们所吃的食物为甘美,以他们所穿的衣服为美好,以他们所住的房子为安适,以他们的风俗为快乐。邻国之间相互可以望见,鸡犬之声相互可以听见,而邻国之间的老百姓到老到死也不相互来往。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名句

语文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