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音字”构想概要

分类:课外知识

就汉字的优劣人们进行了大量的和长时期的争论,现在已到了20世纪的尽头。无论汉字怎样不合理,可以肯定的是以语音文字完全取代汉字至少在现时代是不实际的,而对汉字的继续简化除了可能反而造成更多的复杂外并不能实质性地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无论汉字尚具有何种优势,无限期地以其作为现代汉语的唯一书面载体背离了文字演进的客观规律,对语言的发展形成不良制约,并对文明在更广泛领域的进步强加着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我们认为,要走出这种两难境地,一个比较可行,容易被自然接受的办法是汉字与语音文字在文本中混合使用。通过这种途径可以使汉字和语音文字同时发挥各自优势,使两种文字系统在实际的共同运作和磨合中自行消长并找到各自的位置。如此将拼音机制引入汉语文字系统(而不是象现行的汉语拼音那样游离在外)对现代汉语的前途有益,对现在和将来使用汉语的人们有益,而这些人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在未来也可能是极具世界影响的)语言共同体,因此这样做也间接地对整个世界文明有益。但基于拉丁字母的现行汉语拼音体系与汉字有明显的异质感,两者的混合使用不会-----实际上也不曾-----得到公众认可;旧式注音字母则弊在组合造形不简炼且书写及辨认不便,难于被用作注音以外的目的。理想的办法是有一套能以音节为单位构成方块字外观的语音文字体系,因为这样的语音文字契合一般中国人的心理习惯。问题在于,对汉语来说这样一种语音文字的制订没有被普遍认可的现成而实用的历史沿习可资援用,而在没有客观尺度的情况下凭空造出的新文字绝难得到社会公认。这里的“汉语音字”构想,其核心就在于它提出了这样一种语音文字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生成规则,具体地说就是符号外形与音值的配置规则。这一规则的潜在意义在于因其理性属性而易于被一致公认。

“汉语音字”的构成规则

“音字”以音节为单位由音字字母从左到右拼音构成;为求最大限度的简炼,每个音字的构成不超过两个字母,即:(声母+)韵母;音字中含有必要的声调符号;整个音字具有方块汉字的外观(作为一种另类选择,亦允许由音字字母以音节或词为单位按拉丁字母文字那样的线性结构进行拼音)。

“汉语音字”字母的构形原则

笔画和造型符合汉字的基本特征和规律(亦可在此基础上作趋向于几何形状的变形),结构简炼,单独的字母(印刷体)不与单独的常用汉字(印刷体)同形,字母手写易于一笔连成,且不同的字母在连笔手写的情况下互不雷同,并且在上述基础上尽可能达到对汉字部件资源的最大限度的利用。

“汉语音字”字母的生成规则

1.将汉语普通话的声母和韵母以一定规律排成一个序列(语音序列);

2.将与上述序列中的声母和韵母个数等量的根据“汉语音字”字母的构形原则拟定和优选出的字母造型按一定的汉字笔画顺序排成一个序列(字母形态序列);

3.根据上述两个序列的各个项因次序形成的一一对应关系,将语音序列的各项音值分别赋予字母形态序列按次序与之相对应的各形态项,如此生成“汉语音字”字母表的各个单元。

[说明:以上最关键的三点为了表述的严谨不得不以牺牲通俗为代价。下面说得更直白些,那就是把汉语的声母和韵母按一定规则排序,比如就按人们普遍接受的bpmfdtnl......这样的规则排序,再找出或造出同等数量的尽可能简洁的汉字部件或类汉字部件(如笔划和部首等),将它们也按一定的、普遍接受的规则排序, 如横竖撇点这样的规则。如此我们就有了个数相等的两个序列:音和形。最后把这些音和形按上述的次序关系强行两两相配,“汉语音字”的字母就产生了。这里顺手举一个能说明问题的例子(注意,仅仅是一个例子!):将语音序列定为bpmfdtnl......(注音字母和汉语拼音方案中的次序),将字形序列定为~!@#$%^......(一般标准键盘上的特殊字符排列),那么在这里“~”就念b,“!”就念p,“@”就念m......]

为便于形象记忆和揭示内在联系,对在语音上有清晰关联的一些音——如主韵母相同但介音不同的韵母(例:a、ia、ua)——也可以考虑在上述生成规则的基础上作出系统性的整合,使它们在造型上亦带有某种关联。调整性安排也可以涉及某些可能的造型,如某些造型可能更适于置于字的左边(作声母),而另一些可能更适于置于字的右边(作韵母)。

声调的表示方法

“汉语音字”声调符号为汉字笔画中的“竖”,并与方块音字构成一个整体。阴平声不用声调符号;阳平声以“竖”位于方块音字的左侧表示;去声以“竖”位于方块音字的右侧表示;上声以“竖”位于方块音字的两个字母之间表示(当一个音字不含声母,只有韵母时,按音素分解该韵母为两个韵母字母,不用声调符号,以构成上声)。

由字母组成的“音字”具有与汉字同样的方块字形态(不妨依稀想象一下朝鲜语文字的情形),可与汉字混合使用(就象在日文中那样)。注意:这并不妨碍人们继续使用汉字,它只是为汉语的将来,为将来使用汉语的人们提供一种可能:不一定非要使用或者只能使用汉字。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名句

语文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