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书所见》“挑”字理解

分类:小学语文基础知识

《夜书所见》“挑”字理解

《夜书所见》中“知有儿童挑促织”的“挑”应读三声。但是,这个“挑”为什么书上解释是“捉”,而另外的版本解释是“拨动”,到底哪种解释更妥当呢?

查找资料后我们会发现“挑”字的古今含义变化不大。

从《现代汉语词典》查该字,念上声的解释为“挑动”、“拨动”。

选择这个解释,该字正好反映出儿童玩赏促织(蟋蟀)的惬意,因此,似乎解释为“拨动”是正确的。

但是,结合句子再联系诗境来考虑,在“萧萧梧叶送寒声”中,在“秋风”吹拂的寒夜,即使有“一灯明”相照,儿童要“玩”促织也是不太合情理的。

细细想来,孩子是想在夜里得到促织,而不是想在秋夜的灯下玩促织。孩子们明白,白天是很难捉到促织的,只有在夜晚才还容易捉到。因此,教材注释为“捉”是恰当的。而不应该理解为孩子在拨动着“玩”。

为什么诗人用“挑”而不用“捉”呢?促织是住在地表以下的,儿童要捉到它,就需要用木棍等器物去翻动泥土才能找到,“挑”这样的动作恰好说明儿童在用木棍等“挑动”泥土。一个“挑”字,准确地表现了儿童翻动泥土寻找促织的可爱形象。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名句

语文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