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C式的成语及解释

分类:小学语文基础知识

  导语:ABBC式的成语是指第二、第三个字一样,其他两字不一样的成语。以下是小编收集到的相关内容,欢迎浏览借鉴!

  ABBC式的成语:

  自欺欺人——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

  言人人殊——殊:不同。说的话个个不同。指各人有各人的意见。

  夏雨雨人——雨:前一个“雨”,名词,雨水;后一个“雨”,动词,下雨。有如夏天的雨落在人身上。比喻及时给人帮助和教育。

  雄纠纠,气昂昂——纠纠:健壮威武的样子。昂昂:情绪高涨的样子。形容雄壮威武,情绪高昂。

  上医医国——上医:高明的医生,比喻高贤;医国:指为国家除患祛弊。高贤能治理好国家。

  来是是非人,去是是非者——犹言解铃还是系铃人。指谁惹起的是非,还得由谁来了结。

  解衣衣人——脱下衣服给别人穿

  假惺惺——假心假意的样子。

  春风风人——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比喻及时给人以良好的教育和帮助

  不了了之——了:了结,结束。用不了结的办法去了结。指把事情放在一边不管,就算完事。

  成语知识拓展:

  成语(chengyu,idioms)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

  1、习用的古语。

  元·刘祁《归潜志》卷十二:“古文不宜蹈袭前人成语,当以奇异自强;四六宜用前人成语,复不宜生涩求异。”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凡作倔彊聱牙之句,不合自造新言,只当引用成语。” 鲁迅 《坟·我之节烈观》:“不节烈( 中国 称不守节作‘失节’,不烈却并无成语,所以只能合称他‘不节烈’)的女子如何害了国家?”

  2、指长期习用,结构定型,意义完整的固定词组,大多由四字组成。

  清·任泰学 《质疑·经义》:“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或是当时成语。”赵树理《金字》:“我想了一阵,想出个模棱两可的成语来,写了‘有口皆碑’四个大字。”

  定义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并常常附带有感情色彩,包括贬义和褒义,当然,也有中性的。 成语多数为4个字,也有3字的以及4字以上的成语,有的成语甚至是分成两部分,中间有逗号隔开。

  来源

  成语是一种现成的话

  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几乎都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而习用语和谚语总是松散一些,可多可少,不限于四个字。例如“快刀斩乱麻”、“九牛二虎之力”、“驴唇不对马嘴”、“前怕狼,后怕虎”,这是常说的习用语;“百闻不如一见”、“真金不怕火炼”、“有志者事竟成”、“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是一些经验之谈,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属于谚语一类。成语跟习用语、谚语是不一样的。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名句

语文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