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祝福》备课参考资料

分类:高中语文基础知识

鲁迅《祝福》备课参考资料 

一、关于鲁迅及作品

(1)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入浅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郁达夫)

(2)江泽民同志在《进一步学习和发扬鲁迅精神》(鲁迅诞生一百一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作为中国人民为求得民族解放和社会解放而进行百折不挠斗争的伟大代表之一,鲁迅是不朽的战士,他的作品和思想,是鼓舞人民从事新的历史创造活动的永具生命力的精神遗产。”

(3)三部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主要杂文集:《南腔北调集》《华盖集》《华盖集续集》《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集续编》《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坟》《热风》《集外集》《集外集补编》《集外集拾遗》

散文集:《朝花夕拾》

《祝福》是《彷徨》的第一篇,写于1924年。这是鲁迅在中国革命低潮时期,于苦闷的彷徨中荷戟战斗,在孤寂中探索前进而创作的一篇名作。《阿Q正传》是鲁迅的代表作。《狂人日记》(1918、5)是我国现代文学的第一篇白话小说。

二、疑难解析

1.“我因为常见些但愿不如所料,以为未必竟如所料的事,却每每恰如所料的起来,所以也恐怕这事也一律。”

理解:句子的前一部分表明:“我”观察事物是很准确的,对现实是很了解的,“我”的判断往往是正确的,尽管“但愿不如所料”、“以为未必竟如所料”,然而“却每每恰如所料的起来”。这就证明:血淋淋的客观现实是不依“我”的善良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所以对现实社会不能存在任何幻想和侥幸心理。句子的后一部分表明:“我”对祥林嫂的命运非常担心,怕她就要死去,深怀怜悯与同情。结果怎样呢?祥林嫂“恰如所料的起来”了,“这事也一律”了,就是:祥林嫂果然在有钱人的祝福之中默默地死去了。全句表明:“我”对祥林嫂寄予无限同情,对当时的社会极其愤恨。

2.“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

理解:这是激愤的反语,充分表达了“我”对祥林嫂及劳苦大众深切的同情,对以鲁四老爷为代表的封建势力的痛恨,对当时黑暗的封建社会的极度不满。这种感情充分地体现在“在现世”三个字上。“现世”,指当时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黑暗社会。这一方面是对这个封建社会愤怒控诉和有力的鞭挞,另一方面,是对苦难的中国人民深切同情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名句

语文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