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课内素材挖掘与写作应用

分类:综合知识

《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先生的一篇著名杂文,追忆“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学生刘和珍,歌颂“虽陨身不恤”的“中国女子的勇毅”。作为一篇传世之作,内容没有仅限于此,而是以“三一八”惨案的评述为中心,愤怒地控诉段政府杀害爱国青年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人的下劣无耻的流言,无比沉痛地悼念刘和珍等遇害青年,奉献他的悲哀和尊敬,一方面告诫爱国青年要注意斗争方式,另一方面颂扬爱国青年的正义感、责任感和反抗精神,激励人们“更奋然而前行”。

本文可以从如下方面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素材挖掘,并应用于相关作文:

素材一:

鲁迅先生用他冰冷的笔触写道:“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作为中国人,我们是否意识到,在有些方面——封建迷信、凶残粗野、阴暗嫉妒、无知健忘等——我们是否做过或正在做着令人扼腕的蠢事?这句话可以让我们以最虔诚的心态反省自己。

此素材可用于如下作文话题与观点:

1、自省

2、丑陋的中国人

3、勇于解剖

4、对恶习敢于说“不”等

素材二:

鲁迅先生说:“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中国自古以来的美学是信奉“天地有大美而无言”的,由此有了“沉默是金”的人生箴言。于是,社会上“昏睡”着的人固然“沉默”;“较为清醒”的人也往往不胜“叫醒昏睡的人”之累,也选择了“沉默”。还有另一种沉默,那就是路见不平,就装作没看见,绕着道走,然后继续风花雪月、歌舞升平的游戏。这种“明哲保身”的沉默其实比不开口的抗争更加可怕。不开口的抗争还隐伏着爆发的可能性,而这种沉默则是对不平的一种默认。所以,我们要正确对待“沉默”,深入反思社会上“选择沉默”现象的实质。

此素材可用于如下作文话题与观点

1、正确对待“沉默”

2、“沉默”真的是“金”吗?

3、选择

4、唤醒等

素材三:

古往今来最大的一个弱势群体,就是“沉默的大多数”。这些人保持沉默的原因多是没能力或者说没有机会说话。而今天,处在“网络社会”的我们有了很多“前所未有”的“发言”机会,可是这铺天盖地的言论,有多少声音,能够真正代表我们民族的忧虑、沉思、兴奋乃至骄傲?又有多少支撑起这个国家的人真的成为了“沉默的大多数”,而被有意无意的忽略?

此素材可用于如下作文话题与观点

1、反思

2、草根的力量

3、忧国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责任

4、作人民的代言人等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名句

语文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