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重要知识点归纳

分类:初中语文基础知识

【重点词句】

“者也……”句式。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者也”连用,表示判断的语气,翻译时注意添加判断动词“是”)

“之”的用法。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助词,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语气助词,的)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助词,的)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

何陋之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意)

【字词积累】

积累下列词语:

蕃(多)、濯(洗涤)、亵(亲近而不庄重)、馨(香气,古代常用来形容人的品德高尚)、案(本义指木制的盛食物的矮脚托盘/无靠背的坐具/长方形的桌子)、牍(古代写字用的木片)

【文学常识】

①“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大多是借事物或一种现象来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波澜起伏,篇幅一般长短不定,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它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事理,也可以托物寓意,借物抒情。

②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现今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著名诗人,是著名的隐士。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作者简介】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号濂溪,谥号元公,汉族,宋营道楼田堡(今湖南道县)人,中国北宋思想家、理学家、唯心主义哲学家。原名敦实。因他世居道州濂溪,所以世称濂溪先生。北宋理学的创始人。以母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分宁(修水)主簿,调南安军司理参军,移桂阳令,徙知南昌,历合州判官、虔州通判。熙宁初知郴州,擢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所到之处,都很有实绩。“在合州郡四年,人心悦服,事不经先生之手,吏不敢决”。

晚年知南康军,治所在今星子县城。曾游览庐山,为庐山的山水所吸引,在其自为诗中道:“庐山我爱久,买田山中阴。”因筑室庐山莲花峰下,前有溪,合于湓江,取营道故居濂溪以名之,遂定居于此,并将原在故里的母亲郑木君墓迁葬于庐山清泉社三起山。敦颐卒,亦附葬于母亲墓旁。以后子孙世居江州,后裔绵衍。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两汉而下,儒学几至大坏。千有余载,至宋中叶,周敦颐出于舂陵,乃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明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宋史·道学传》将周子创立理学学派提高到了极高的地位。

周敦颐先后于1067年在湖南邵州(今湖南邵阳)、1071年江西南康建有爱莲池。

【理解性默写资料】

莲的品质:“莲,花之君子者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表现词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对莲花一般映衬的句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从生长环境的角度写莲花的高洁、质朴、庄重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形容洁身自好,然而不以此媚人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予独爱莲”的原因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从反面映衬莲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作者用隐逸者-菊花来正面衬托出莲花在尘世中也能洁身自好。

作者同时运用了富贵者-牡丹来反面衬托出莲花拥有君子的高尚情操,不与世人一样,只追求名利。

体现莲自尊自爱的句子:“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意不敢侮的句子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名句

语文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