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教学的常见误区及矫治对策略谈

分类:综合知识

内容摘要

随着广东省初中语文中考试题的专项考查,名著阅读逐渐引起了初中语文教师的广泛关注。本文简要列举了中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三种常见误区:以“压缩饼干”取代“原汁原味”,以“面目全非”取代“原始风貌”和以“只鳞片爪”取代“消化吸收”。并结合具体的名著阅读教学实践提出了三点优化对策:一是真读,即通过内容概括、复述抽查和读书札记等方式真正熟悉文本;二是精讲,即通过总体把握和含英咀华给学生以阅读示范和提示;三是巧练,即通过片段展演、专题探究、主题交流、模拟命题和答题训练等方式提高阅读效率和应试能力。

关键词中学名著阅读教学策略

毋庸讳言,语文教学承担着“近为考试,远谋发展”的双重任务。长期以来,虽然从主管部门到一线教师都意识到文学名著对于学生终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也往往有所提倡,但始终没能真正关注学生的阅读实效。自2007年全省中考正式将文学名著列为“阅读”板块的考查内容以来,语文课程标准中所选定的12部文学名著才真正引起了所有初中语文教师的空前重视。但由于此前普遍缺乏文学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经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常常出现这样那样的误区,导致种种事倍功半,甚至“颗粒无收”的后果。

一、中学名著阅读教学的常见误区

1.以“压缩饼干”取代“原汁原味”。

许多学校的师生由于种种原因,没能从初一就开始有计划的逐步“蚕食”这么多的名著,到了初三复习阶段时间一紧,更不可能逐一详细阅读原著,就寄望于“压缩饼干”式的强化记忆。以《西游记》为例,将整部名著分为作者常识、基本情节、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写作特色、人物评价等若干知识点,扼要的编印成一份备考资料,让学生囫囵吞枣地熟记,要求到考场上“以不变应万变”、“随机应变”。这种“为应考而记忆”的阅读方式很明显难以取得理想的阅读效果,不要说许多学生中考后不久就忘记了考前强记的名著知识要点,仅就应试而言也不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成绩,因为阅读主体——学生的缺席、阅读内容的替换必将导致名著阅读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

2.以“面目全非”取代“原始风貌”

很多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由于经费、阅读取向和重视程度等问题,学生难以得到原著,于是教师们常常无奈地要求学生阅读、收看甚至收听原著的替代品,诸如小人书、连环画、少年儿童版读物、影视作品、广播故事、动漫游戏、舞台戏曲、民间传说等等。众所周知,这些替代品往往加进了再创造者个人的意图,为了吸引读者以追求更多的商业利润,往往令原著“面目全非”,接受这些信息往往会误导学生曲解原著。

3.以“只鳞片爪”取代“消化吸收”

新课标中所选定的名著都是历经时间考验的世界文学精华,每一部都一个结构严密、构思精妙的整体。但许多教师漠视这一点,通常采用三种办法简单处理了一部需要反复品读的精品:一是断章取义,抽取全书几个精彩片段让学生仔细品味,不顾及全盘,这种“蜻蜓点水”式的品尝肯定会导致“顾此失彼”的应试窘态;二是浮光掠影,受外省市的中考试题影响,只是让学生熟记一些名著常识,根本不让学生用足够的时间深入文本,训练层次停留于“识记”而不是“理解”与“运用”;三是以练代读,选取自认为精彩或重要的章节片段,按中考题型设计一系列试题,让学生像做其他阅读题那样去做题,由于对全书没有整体认知,这种训练往往让学生如坠五里云雾,答案常常陷入理解片面的泥潭。

二、中学名著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真读。

正如用餐不动碗筷不辨酸甜苦辣,游泳不入水中不知冷热深浅,名著阅读教学同样要要求学生必需扎扎实实地阅读原著,精华部分甚至需要反复品味揣摩。难怪毛泽东说过:“《红楼梦》不读七遍就没有发言权”①。为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可采用如下策略:

1.内容概括。

即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将所阅读的原著内容用简要的语言概述出来。如:计划用六周时间阅读《水浒传》,可要求学生每周至少读完二十回,验收标准之一就是以课外作业的形式将每一回的故事情节用30字以内的篇幅概括出来,而且不得与原著每回前的标题和其他同学的概述一样。至于原著的阅读,实在不行就去书店现场阅读。

2.复述抽查。

即随意抽取章节(回目)让学生复述故事,发现效果不佳的学生要求重新阅读。笔者常采用的组织形式是:同桌互助、小组过关、全班复查、全级比赛等多种形式,目的是让学生对原著内容尽可能熟知。

3.读书札记。

常言道:“不动笔墨不读书”。如果只是消遣式的阅读势必达不到预期目标,应当要求学生经常写读书札记。笔者就常常让学生整理四类札记:一是内容提炼,主要是“将厚书读薄”,力求从不同角度浓缩原著,如人物的主要事迹、个性特征、主要写作手法等等;二是读后感悟类,可以是读书感悟,可以是只言片语的点评,也可以是感触良深的心得体会;三是质疑问难类,通常是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惑,以备进一步的师生、生生多向交流,如有学生质疑“为什么被朝廷奸臣毒害的宋江要毒害结义兄弟?”“梁山好汉如果不招安结局会是怎样的?”四是精华摘抄类,即选摘自认为最精彩的片段以备交流和进一步赏析。

(二)精讲。

语文教师们的阅读经验远远胜过学生,又可以参考大量的专家的解读著作,他们精心准备的讲授往往给学生“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但这种讲授宜精不宜滥,通常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

1.总体把握

在名著阅读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尽管经过多遍阅读,学生往往对名著没能形成整体认识,大多只限于对主要人物、精彩情节等片段性的印象。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高屋建瓴式的整体讲授。讲授应主要关注如下五个方面:

(1)情节结构,应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全书的总体布局和大致的情节安排,给学生一个整体印象而不是他们先前自主获得的零散杂乱的认识,比如《水浒传》先链式一一分述几位主要英雄人物的故事再渐渐汇聚到一起的叙事思路,《西游记》则主要由“孙悟空出世和大闹天宫”、“取经缘由和唐僧出世”、“西天取经”三大板块组成;

(2)人物形象,针对学生对人物认识常常偏颇于片面的缺憾,可以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名著的人物形象,如《童年》中外祖父凶恶势利而不失慈爱,《水浒》中鲁达鲁莽豪直而粗中有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的刚毅坚强而自卑等等;

(3)语言艺术,学生常常可以意会而不能言传,教师因通过具体片段的示范赏析让学生真正把握名著的语言艺术风格,如《鲁宾孙漂流记》通篇采用第一人称内心独白式的叙事风格,《童年》则选择孩子的视角客观而不失孩子气的通俗易懂的叙事语言;

(4)主题思想,学生往往难以参透或多角度全面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尤其需要教师精到的点拨,帮助他们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刻;

(5)写作手法,由于阅读经验水平所限,学生大多只能理解局部的写作手法,也需要教师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归纳和梳理,如《西游记》以天马行空的想象曲折的反映现实,《朝花夕拾》常以嘲讽的笔调揭露了现实社会的黑暗。

此外,教师还可以介绍作者身世以达到“知人论世”的效果,补充创造背景以更好地理解写作意图,讲述作品的影响以增强学生阅读的兴趣……

2.含英咀华

中学生由于欣赏水平所限,往往难以充分领略名著的独特魅力,需要教师精选片段并紧扣文本进行深入赏析,给学生以有益的示范。赏析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精彩语言的品味,着重分析经典词句在刻画人物、推动情节、渲染气氛和再现情境等方面的妙用,如《朝花夕拾》中长妈妈大年初一盼望小作者祝福的急切,清国留学生盘起辫子闲逛公园的丑态,三味书屋中老先生读书入神的忘我神态等等,精彩的剖析都能给学生恍然大悟的感受;二是精华段落的品读,教师入情入理的讲解,常常能激发浅尝辄止的学生再阅读的兴趣,如《水浒传》“拳打镇关西”中对三拳描写的感官角度、喻体变化、挨打感受、双方反映等精彩绝伦的刻画,武松打虎片段中景色的反复烘托、人物的心理感受、酒保和猎户的侧面陪衬、搏斗双方的动作等,应分析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的原因。一旦学生学会了教师那种含英咀华的品读方法,他们一定会因为屡有心得而乐读不疲。

(三)巧练。

1.片段展演。

即精选合适的片段,让学生分别扮演其中的角色,通过亲身参与表演和观摩同伴们的演出加深直观认识,达到更加熟悉情节、深入理解作品的目的。笔者曾组织学生进行过如下类别的展演:一是人物系列短剧,如鲁智深的拳打镇关西、大闹桃花村、火烧瓦罐寺、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保尔的智斗瓦西里神父、与冬妮娅的纯真友情、三次生死抉择等等;二是情境表演,如《格列佛游记》中“慧骃”与格列佛的辩论,鲁宾孙荒岛的内心独白,孙悟空芭蕉扇的得而复失,歌德与贝多芬路遇皇家贵族车队等等;三是精彩篇章的朗诵,如《繁星》、《春水》选读,《名人传》人物心理告白等。经验表明:学生一旦有了表现得热情,反复阅读揣摩,甚至背诵不再是负担,而是积极自觉的主动行为了。

2.专题探究。

如果不作深入地专题研究,阅读活动只能是停留于散漫和表面。所以,在全书通读之后,应当从名著自身特点、考试大纲要求和本班学生实情等方面综合考虑,精心设计有探究价值的专题,能力强的班级可以适当让学生自由选题。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基础上小组合作,将阅读活动引向深入。如通读《西游记》全书之后,我设计了八个专题让学生分组探究:(1)猴、人、神三位一体的孙悟空;(2)褒贬参半唐三藏;(3)一分为二评八戒;(4)取经路上妖魔鬼怪的来历与结局;(5)从《西游记》看神话与现实的关系;(6)天马行空话“西游”;(7)《西游记》人生启示录;(8)《西游记》的构思艺术。除了对单部名著的探究,还可以将两部甚至更多名著类似或相反的内容进行比较性探究,如:孙悟空与鲁宾孙相似点初探,李逵、鲁达与张飞异同比较谈,《鲁宾孙漂流记》与《格列佛游记》比较阅读……

3.主题交流。

不同的生活阅历、认知水平、阅读态度和精力投入往往导致学生阅读效果的差异。围绕一定的主题举办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能起到很好的相互启发、互动借鉴作用。主题交流从参与形式看,可以是部分学生之间,可以是全班学生之间,还可以是与班外其他人员之间。就交流方式看,可以是口头交流,如组织正方反方的辩论、确定专题的自由讨论;可以是书面交流,如编写名著阅读专题手抄报、墙报、黑板报、专栏;还可以是网络交流,如通过QQ发动全班参与在线讨论,创建主题网页让大家留言跟帖,登录班级博客就某个专题畅所欲言。凡此种种,都是为了让学生参与互动交流,而前提就是学生对原著熟悉程度不断加深。因为中学生都有很强的从众心理和好胜心,与其让其他无聊的话题占据了他们的宝贵时间和精力,不如将他们关注的目光引向正途。

4.模拟命题。

即根据广东省考试大纲要求,精选有命题价值的名著片段,参照近三年中考题型命制模拟试题。通常有教师命制和学生命制两种方式。前者无需多谈,后者则因为挑战性和参与性而让学生乐此不疲。笔者常常采用如下办法以激励学生参与的热情:一是命题解密,即精选中考试题、教师命题或其他典型试题,和学生一起分析“考了什么”、“怎么考的”、“怎么解答”、“如何命制”等问题,使学生因明白来龙去脉而觉得这种题型不再难以捉摸;二是命题竞赛,即提供选段让学生自主命题并提供答案,从命题角度、突出考点、语言表述、答案质量等方面评出试题等级,并说明评判原因;三是互答命题,即先让学生自行命制好试题,自己保留答案,再互相抽取试题作答,事后由命题人评改答卷;四试题赏析,即选择好中差各类试题,引导学生评价其得失成败,并提出优化意见;五是征集考题,即从学生命制的试题中,取其佳者直接运用于平时的训练题目中。笔者始终认为:会答题、会讲题、会评题、会命题是一个拾级而上的过程,如果学生都会命题了,答题的困难就变得迎刃而解了。而种种尝试反复印证着以上的努力往往能大多数学生乐在其中。

5.答题训练。

要想取得理想的考试成绩,还得在以上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答题技巧和良好习惯的强化训练。这项训练主要抓化“三过关”:一过审题关,即迅速而准确地把握考查意图、答题要求等;二过筛选关,即能根据题目要求从全书、相关章节或所选文段中提取必需信息;三过表述关,即用简明清晰地语言恰当地将筛选出来的信息重新加工并表达出来。如试题“为什么自己的妻子受辱,林冲忍气吞声;哥哥被害,武松奋起报复;弱势父女遭欺,鲁达挺身而出?”从考题看,考查要点是辨析三位英雄人物个性差异的原因。必须联系三个人的身份地位、身世经历、人生态度和个性特点,从该人物的相关事迹综合考虑,才能筛取到合适的信息,诸如林冲“八十万禁军教头”的地位、养尊处优的家境、遇事忍让的个性和作恶者的背景,武松长兄为父的身世、低级武官的身份和刚毅反抗的性格,鲁达下级武职的身份、洞察世事的态度和嫉恶如仇的秉性。周详考虑之后,就可以得出比较合适的答案:“因为林冲珍惜高级军官的身份和养尊处优的地位,不愿与权贵冲突破坏安逸的生活,所以即便妻子遭受上司养子的侮辱也隐忍退让;武松自小视兄长如父,长期流落江湖养成的刚毅反抗性格,所以坚决手刃仇人;鲁达长期混迹官场,早已痛恨作恶多端者,所以即便素不相识的弱者受辱也要拔刀相助。”

名著阅读教学实践中之所以出现这样那样的缺憾,主要原因是一些教师和学生没能予以足够的重视。一旦所以语文教师都达成了共识,按照中学生阅读的认知规律,扎扎实实的走进名著,科学合理的适当讲授,进而巧妙得体的强化训练,无论是为了应试还是终身发展,都应当能取得水到渠成的良好效果!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名句

语文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