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分类:综合知识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手段是预习。“凡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语文过程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方法,它常常影响着教学的终极效果。鉴于学生课外预习易流于失控的弊病,现就高效、省时的课内预习五法略论一二。

一、四字预习法。

四字即“查、看、读、标”,查一查,找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注上拼音,弄清某些字义词义;看一看,看懂课文注释,了解写作背景、语文知识及有关词语意义;读一读,审题辨体,总揽全局,观其大略,初步划出段落层次,归纳中心段意,分析选材、谋篇、语言等方面的特点;标一标,对某些自认为重点难点疑点的字词句段,运用不同符号标志出来,留待后面听讲。这是常见的预习方式,利于培养学生整体阅读、质疑问难的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运用于篇幅短、中心明、层次清的课文,尤其是运用于自读文,如《邹忌讽齐王纳谏》等文。

二、练习预习法。

即指导学生参照“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与“思考与练习”进行预习,这些提示和练习或提供背景材料,或揭示文章内容,或暗示结构章法,或点出含蓄深刻的语句,或督促学生拼音解词,或要求学生揣摩词语、句式的锤炼与运用,或提示学生求同寻异……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此作为预习的参照物或出发点,能动查字释义、梳理结构、归纳中心、概括特点,并以此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而展开教学,这样,预习可收到有的放矢、突出重点之效。此法适用于篇幅长、重难点集中、练习中设疑全面的课文,如《纪念刘和珍君》等。

三、目标预习法。

布鲁姆说:“目标是预定的教学成果。”教师可根据《课程标准》、单元、课文的要求,根据课文的重难点和学生的现有水平,进行目标学习,且适度分解,设计出一些指引学生思维去向、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问题,使学生按既定目标、顺一定思维坡度去定向检索、查找、读写、思考、归纳,借助已有知识去完成一般的理解和运用的低层次目标,并快速整理、阐释、比较、迁移,为实现较高层次的目标打下基础。这种预习法导向明确,可指导学生思维纵向掘进,避免在枝节问题上纠缠不休,适用于难度大、隐含信息多、语言晦涩的课文,如《赤壁赋》等。

四、习题预习法。

针对学生不善于发现问题的现状,教师要敦促学生利用现有条件,认真阅读自己拥有的资料中的习题,对照课文进行预习,以体现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此法优点很多:习题一般按课文段落顺序排,重点突出,难点分散,知识点集中,可避免盲目性。还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预习中发现自己未能发现或不能解决的问题,产生“愤”(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口欲言而未能之貌)的心理状态,激起要求解决问题的心理动势。此法尤其适用于知识点较多的课文,如《包身工》等。

五、“完形”预习法。

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压强”理论认为,人们通过感觉知觉所得到的是一个个“完形”,人的心理对环境提供的完形作用,就是学习。当人们在观看一个不规则、不完满的形状时,会产生一种内在的紧张力,迫使大脑皮层紧张活动以填补“完形”,从而达到内心的平衡。根据这一原理,教师可利用“思考和练习”中的空白表格,或自行设纲织网,创设空白,列示少数已知点(即格式塔参照物),空出若干知识点,鼓励学生预习课文,按图索骥,定向搜索探求,填补“完形”而整理出纵横有序的“格式塔整体”。此法可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利于学生整体感知、高屋建瓴。适用于单元整体预习和内容庞杂、头绪繁多的课文,如《师说》等。

以上五法可综合使用,亦可单独运用,有些评议只须采用某一法预习某一两项专题即可,不必面面俱到。指导学生预习时,要根据课文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能力,相机调控预习时间,并经常巡回指导、及时检测预习效果,还要将教法与学法融为一体,使教师的精心设计与学生的勤于预习、会用学法相结合。当然,若将课内预习与课外预习相结合,则效果更佳。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名句

语文知识